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非法集资、非法网贷、高利贷等非法金融活动日益泛滥,并且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的趋势,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严重威胁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一、认识非法金融活动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违法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往往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公众盲目投资,但实际上却存在极大的风险,可能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虚假宣传、非法放贷、地下钱庄等。它们不仅可能导致金融消费者遭受巨额经济损失,还可能破坏金融市场稳定,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常见非法金融活动手段
(1)承诺高额回报。非法金融活动往往以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吸引投资者,如“保本保息”“年化收益率高达XX%”的虚假承诺。
(2)编造虚造项目。通过夸大公司实力、虚构项目背景、伪造政府批文等手段,制造虚假繁荣景象,引诱消费者投资。
(3)虚假宣传造势。聘请明星名人站台,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发布广告,报刊上发表专访文章,制造虚假声势。
(4)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手机APP等新媒体渠道,进行跨地域、广覆盖的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增加其隐蔽性和传播速度。
(5)非法集资与传销结合。将非法集资与传销模式相结合,通过发展下线、层层返利的方式,迅速扩大集资规模。
三、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措施
(1)增强风险意识。金融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投资心态,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不轻信高息诱惑,不盲目跟风投资。
(2)核实机构资质。在参与金融活动前,务必核实相关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如查看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
(3)了解产品信息。对金融产品进行充分了解和风险评估,关注其收益与风险是否匹配,避免盲目投资。
(5)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5)及时举报非法行为。一旦发现非法金融活动线索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应立即向金融监管总局、公安机关等部门举报。
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多变、套路复杂,但是核心的目标不变,就是骗取广大社会群众的财产,为此广大金融消费者要增强防范意识、提升金融素养,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观念,警惕高额回报的“诱饵”,远离非法金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