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银行创始人、首都银行集团董事长郑少坚博士日前在首届“国际华媒大奖评选”活动中获得“十大杰出华人奖”,成为首次在全球范围內评选出的十大杰出华人奖得奖人之一。
此次“十大杰出华人奖”得奖人为郑少坚、莫言、金庸、刘洋、证严法师、胡忠、柳传志、杨钊、孙扬、陈文雄等十位杰出华人代表,全部由来自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3家海外华文媒体的100位高层,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投票评选得出。
华人大班的成功之道——我有着小蚂蚁的精神
郑少坚1932年生于福建省永春县,早年东渡国外,1962年成立首都银行,经过50年的经营,如今的首都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东南亚的最强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位列著名财经杂志《亚洲银行家》“亚太地区银行500强榜单”之20强。
拥有成功,郑少坚仍旧谦虚,“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郑少坚博士年少时即表现出卓异的商业才能,18岁便担任家族企业面粉厂厂长,面临资金周转告急时,曾面临四处求告无门的绝境,从而引发了郑少坚希望创建一家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更是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真正意义上银行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年轻的郑少坚曾多年苦守央行行长的门前,最终,他的理念打动了政府,首都银行于1962年成立了。
年轻的郑少坚有一个梦想,开一家银行,不但赚钱,也把钱回馈出去
郑少坚用心经营,广纳贤才,用不到30年时间,带领首都银行发展成为东南亚的最强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 并刺激带动了当地银行业的整体成长。同时,集团业务不断多元化发展,郑少坚博士相继进入汽车制造, 房地产开发,保险,医院,教育,发电,饭店和旅游业等,并于这些领域占据龙头地位。首都银行集团与日本丰田汽车, 日本三井, 澳大利亚AXA, 日本ORIX, 澳新银行以及中国台湾台塑等许多著名公司均开展了很好的业务合作。
“我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人们对我说话,我甚至只能听明白20%,”刚到达国外的郑少坚,曾把自己比喻成蚂蚁。他拥有坚韧不服输的精神,虽面临困难,但凭借自身的纪律和勤奋,获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我们还可以发展得更大、更好,”郑少坚说,字里行间贯穿着的是他对集团的客户服务精神、回馈精神的肯定和信任。“我仍旧有一只蚂蚁的精神。蚂蚁集群合力,它们从不放弃。我们有着最好的员工,未来,我们还会一起合作,移动更多的大山。”
爱国华侨——实业慈善报国的理念
和早一批华侨一样,郑博士用肩膀扛起了一扇大门,在海外拼出了一片天地,时刻牵挂的仍是自己的祖国和故乡。作为一名爱国华侨,郑少坚先生身在异乡,而又心系祖国和家乡,一直致力于推动首都银行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希望以多年在国外辛勤努力的硕果和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来回报祖国。
1992年,郑博士的这个梦想开始付诸实践,那一年,首都银行集团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此后,情系祖国的郑博士频繁踏上这片让他心潮澎湃的热土,1997年至今,他每年都有一半的时间在中国。2010年3月,江苏南京首家外资法人银行总行——首都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支持当地经济和金融发展,圆了郑少坚博士回报祖国、带领集团事业扎根中国的美好愿望。2012年9月,郑少坚博士的故乡泉州的首家外资银行——首都银行(中国)泉州分行成立,结束了福建十年来无新外资银行入驻的历史,也助推着侨乡经济的发展和当地金融生态的完善发育,圆了郑少坚博士回乡立业,回报桑梓的夙愿。
郑少坚博士事业有成后,更心系祖国,积极回报社会。他创设了首都银行基金会,每年输出数亿元善款给予各地教育、医疗事业等,并先后通过中国国家教育部、外交部、民政部、中国慈善基金会、美国HOPE基金会向中国的大学、贫困地区的小学、受灾地区以及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屡屡捐款。2009年6月,通过南京市政府向中国慈善基金会捐款人民币100万元;2010年3月,在闻悉玉树地震后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100万元。2011年,在首都银行(中国)常州分行的开业典礼上,向常州慈善总会捐赠20万元等。同时,郑少坚博士还在东南亚地区还建造了多所医院、学校,以帮助当地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在上海“申博”过程中,郑少坚博士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因此成为获得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白玉兰”奖的三位海外华侨之一。
基于郑少坚博士持续的慈善行为,他本人被福布斯杂志选评为“亚太慈善家榜”中48名“慈善英雄”之一。而郑少坚博士将事业带回祖国的所付诸的卓越努力,也为他赢得了南京市政府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2011首届“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称号。
首都银行集团董事长,首都银行基金会董事长郑少坚博士
2012年是首都银行集团成立50周年,集团将继续饯行郑少坚博士的理念:成功的银行不应该仅仅是金钱的生意,应该肩负更多社会责任,成为信任的生意。